云天励飞IPO获证监会批复:同意!

发布时间:2025-02-19 17:26

  云天励飞成立于2014年8月,旨在以人工智能算法、芯片技术为核心,提供算法软件、芯片等产品。

  公司创始人陈宁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,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,曾担任7个IEE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,手握近30项已授权国际专利,其中13项已被苹果收购。

  云天励飞另一位核心高管,首席科学家王孝宇,曾任NEC Labs首席研究员,也是前Snap资深科学家、Snap研究院创始人之一,于2017年10月正式入职。

  在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(IEEE)的 2023 年新晋 Fellow 名单中,王孝宇凭借对嵌入式系统视频分析技术的贡献入选,是本次全球新晋名单中最年轻的Fellow之一。

  数字城市主要涵盖智慧安防、智慧交通、城市治理等;人居生活主要包括智慧社区、智慧园区、智慧泛商业等领域。

  从成立之初,云天励飞就备受资本市场关注,先后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、深投控、中银国际等数十家投资机构的投资。

  2020年4月,云天励飞完成近10亿元的Pre-IPO融资;同年7月,获C+轮融资;9月,又获得超10亿元的D轮融资。

  云天励飞在招股书中披露,其核心竞争力是算法芯片化的底层技术能力以及基于“端云协同”技术路线所成功落地的大型解决方案经验和系统落地工程能力。

  算法芯片化,是基于对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特点及行业场景计算需求的理解,通过自定义指令集、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协同设计,来提高算法实现的效率, 降低后台处理成本。

  端云协同,指的是在端侧应用自研的 DeepEye1000 人工智能芯片,重新定义智能摄像机,来采集数据以及做前端处理;在云侧与以算法、大数据为核心的业务系统实现适配,来提升解决方案的部署柔性,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调整,降低解决方案的落地成本。

  在AI芯片领域,2017年,云天励飞第一代神经网络处理器采用 FPGA 实现, 依托“深目”系统,已经在云天励飞 DeepEye200 PCIe FPGA 加速卡上以及 IFBOX 边缘计算盒子上应用,主要用于目标识别特征提取。

  2018年,云天励飞第二代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采用 22nm 工艺投片,主要面向嵌入式前端和边缘计算应用,获“中国芯片最佳技术创新奖”。

  该芯片于 2018 年底流片,2019 年底开始独立对外销售实现商用,与海康威视、阿里巴巴平头哥等建立了业务合作。

  根据招股书,2019 年及 2020 年,芯片独立对外商用产生的收入分别为 0.29 万 元及 268.61 万元。

  在2021年12月,由雷峰网 & AI 掘金志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上,云天励飞首席科学家王孝宇在演讲中表示:

  人工智能公司光是养一只技术团队,每年的人力成本就是一个巨额数字,但这项成本正在降低,原因是AI的研发模式发生了变化。

  在王孝宇看来,AI的研发模式有两大关键点:一是用什么样的数据训练模型;二是模型如何基于数据得到更好的结果。

  过去的研发模式大都以模型为中心,依赖专家,找数据、标注数据,然后让AI博士调参,如同工业化时代的“拧螺丝钉”,导致AI无法大规模产业化。同时,过去的研发范式,大都集中于用更好的技术建立更好的模型。

  但几年之后,业界发现所用的技术越来越趋同,标准化的条件成熟了 。因此AI的研发也需要流程化、标准化、平台化。

  AI研发流程化、平台化的意义在于,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流程化环节的事情,比如数据标注,交给普通技术人员负责,让算法工程师做更高级别的技术,从而减少人力成本。

  从寒武纪上市到商汤、格灵深瞳、云从科技,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公司,先后成功登陆资本市场,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。但随之而来的,是市场对于商业化模式、商业变现、产品落地的质疑与讨论。

  但正如王孝宇所说,AI现阶段就是在沙漠里垦荒,从垦荒到种植、再到收获,需要时间和耐心。雷峰网(公众号:雷峰网)雷峰网

  云天励飞成立于2014年8月,旨在以人工智能算法、芯片技术为核心,提供算法软件、芯片等产品。

  公司创始人陈宁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,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,曾担任7个IEE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,手握近30项已授权国际专利,其中13项已被苹果收购。

  云天励飞另一位核心高管,首席科学家王孝宇,曾任NEC Labs首席研究员,也是前Snap资深科学家、Snap研究院创始人之一,于2017年10月正式入职。

  在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(IEEE)的 2023 年新晋 Fellow 名单中,王孝宇凭借对嵌入式系统视频分析技术的贡献入选,是本次全球新晋名单中最年轻的Fellow之一。

  数字城市主要涵盖智慧安防、智慧交通、城市治理等;人居生活主要包括智慧社区、智慧园区、智慧泛商业等领域。

  从成立之初,云天励飞就备受资本市场关注,先后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、深投控、中银国际等数十家投资机构的投资。

  2020年4月,云天励飞完成近10亿元的Pre-IPO融资;同年7月,获C+轮融资;9月,又获得超10亿元的D轮融资。

  云天励飞在招股书中披露,其核心竞争力是算法芯片化的底层技术能力以及基于“端云协同”技术路线所成功落地的大型解决方案经验和系统落地工程能力。

  算法芯片化,是基于对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特点及行业场景计算需求的理解,通过自定义指令集、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协同设计,来提高算法实现的效率, 降低后台处理成本。

  端云协同,指的是在端侧应用自研的 DeepEye1000 人工智能芯片,重新定义智能摄像机,来采集数据以及做前端处理;在云侧与以算法、大数据为核心的业务系统实现适配,来提升解决方案的部署柔性,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调整,降低解决方案的落地成本。

  在AI芯片领域,2017年,云天励飞第一代神经网络处理器采用 FPGA 实现, 依托“深目”系统,已经在云天励飞 DeepEye200 PCIe FPGA 加速卡上以及 IFBOX 边缘计算盒子上应用,主要用于目标识别特征提取。

  2018年,云天励飞第二代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采用 22nm 工艺投片,主要面向嵌入式前端和边缘计算应用,获“中国芯片最佳技术创新奖”。

  该芯片于 2018 年底流片,2019 年底开始独立对外销售实现商用,与海康威视、阿里巴巴平头哥等建立了业务合作。

  根据招股书,2019 年及 2020 年,芯片独立对外商用产生的收入分别为 0.29 万 元及 268.61 万元。

  在2021年12月,由雷峰网 & AI 掘金志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上,云天励飞首席科学家王孝宇在演讲中表示:

  人工智能公司光是养一只技术团队,每年的人力成本就是一个巨额数字,但这项成本正在降低,原因是AI的研发模式发生了变化。

  在王孝宇看来,AI的研发模式有两大关键点:一是用什么样的数据训练模型;二是模型如何基于数据得到更好的结果。

  过去的研发模式大都以模型为中心,依赖专家,找数据、标注数据,然后让AI博士调参,如同工业化时代的“拧螺丝钉”,导致AI无法大规模产业化。同时,过去的研发范式,大都集中于用更好的技术建立更好的模型。

  但几年之后,业界发现所用的技术越来越趋同,标准化的条件成熟了 。因此AI的研发也需要流程化、标准化、平台化。

  AI研发流程化、平台化的意义在于,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流程化环节的事情,比如数据标注,交给普通技术人员负责,让算法工程师做更高级别的技术,从而减少人力成本。

  从寒武纪上市到商汤、格灵深瞳、云从科技,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公司,先后成功登陆资本市场,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。但随之而来的,是市场对于商业化模式、商业变现、产品落地的质疑与讨论。

  但正如王孝宇所说,AI现阶段就是在沙漠里垦荒,从垦荒到种植、再到收获,需要时间和耐心。雷峰网(公众号:雷峰网)雷峰网

上一篇:云知声助力开启「智慧之门」
下一篇:云天励飞王孝宇:AI 研发和应用,数据的重要性


客户服务热线

0731-89729662

在线客服